内贸市场近三年分析和后5年预测
发布时间:2011-8-20 点击:3674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结束的同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再起波澜,世界经济短期内难以好转,给2010年下半年乃至2011年集装箱运输市场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一些港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港口经济效益大幅下降,港口原有的一些发展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那种重点发展国际集装箱业务的模式正悄悄发生变化。内贸集装箱由于具有运量大、成本低和耗能少等特点,正成为国内许多港口的发展重点,具备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2009年,我国内贸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727万标箱。当年5月,内贸箱吞吐量增长速度首次超过外贸箱吞吐量增长速度,全年同比增长6.73%,而外贸箱同比下降9.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贸集装箱发展更出现了新的变化。 内贸集装箱吞吐量从2001年的221TEU增加到2009年的2,727TEU,增长了12.3倍,所占吞吐量比重从8.1%提高到25.7%,且经过不断的拓展,内贸集装箱适箱货物已经从以前的单一货源,逐步发展到以建筑材料、钢材、纸浆、粮食、化工品等低值重货为基础货源,以汽车、日用品、家用电气、食品、饮料、白糖、橡胶、反季节瓜果蔬菜等货种为辅的货源结构。目前内贸集装箱货源区域已遍布沿海的所有港口,并逐步延伸到内陆;航线运输网络由沿海逐步向内河推进。随着货源的不断开发,北方地区的货量明显超过了南方地区,内陆地区的货源也在逐步增长。
    
随着内贸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及货源结构的不断优化,内贸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船舶载箱数从1997600TEU,发展到1998年的1000TEU2003年的4000TEU2009年甚至投入了8000箱位的船舶到内贸集装箱运输中。目前国内水路集装箱运输已形成了以上海为枢纽港、配以环渤海湾区域的大连、天津、青岛为中心以及华南区域的广州、深圳、泉州为中心、同时开发长江流域和珠江地区的大网络"τ"字型的运输格局,运输网络规模迅速扩大,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等五大港口群已经基本形成了系统的内贸集装箱运输网络。港口经济价值大小主要取决于港口腹地范围内经济发达程度、商品生产规模以及交通条件,而港口货物吞吐量又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港口吞吐量与国民经济保持了同步较快增长,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原材料和生产生活物资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货物主要通过港口运输,港口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仍将保持8%左右,十二五期末GDP总量将超过42万亿元。据估算,GDP每增长8%约可产生港口吞吐量4-5亿吨。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为内贸箱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
   
结合内贸集装箱运输特点及当前的经济形势,选择趋势预测法对我国内贸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预测(按年均增长20%),预测数据如下:
 

1  2011-2015年全国内贸集装箱吞吐量预测表           单位:万TEU

预测年度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趋势预测法 4000 4800 5760 7000 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