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租赁谋划非公开发行 集装箱租赁公司或注资产
发布时间:2013-9-12 点击:3269

    9月8日晚,因筹划重大事项8月19日起停牌的渤海租赁公告称,筹划的重大事项涉及重大资产重组,争取停牌不超过30个自然日(遇非交易日顺延),最晚将在10月8日前披露信息。

    记者从渤海租赁内部获悉,此次重大资产重组或是将海航集团旗下的集装箱租赁公司SEACO SRL通过非公开发行方式注入上市公司。渤海租赁董事会秘书马伟华对此表示,还不方便回应。

    刚完成35 亿元公司债发行,又停牌讨论定增事宜,如此密集的资本运作,再次引起市场对“海航式”融资的讨论。

    持续注入资产

    2011年借壳“ST汇通”上市之初,渤海租赁全资控股天津渤海租赁有限公司(下称“天津渤海租赁”)和香港租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天津渤海租赁又控股皖江金融租赁55%股权。

    作为海航集团下属租赁业务的唯一资本运作平台,市场对渤海租赁一直都有资产注入的预期。

    2012年6月,证监会同意天津渤海租赁以24.3亿元收购飞机租赁公司海航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下称“海航香港”)100%股权。

    除海航香港外,海航集团旗下的租赁公司还有扬子江租赁、长江租赁、大新华租赁(已更名浦航租赁)、香港国际租赁、Sino Oceanic ASA,以及总部在新加坡的集装箱租赁公司SEACO SRL.

    2012年完成对海航香港的收购后,海航集团承诺,若海航集团所控制的下属租赁公司于未来任一年度经审计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同期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海航集团将于上市公司相关年报披露之日起一年内在上市公司依法履行决策程序后将所控制的该租赁公司股权以合法方式注入上市公司。但是,近期渤海租赁工作人员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长江租赁、扬子江租赁、大新华租赁、香港国际租赁等净资产收益率均未达到资产注入的条件,所以上述资产注入尚不具备条件。”事实上,由于涉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所控制的企业的同业竞争问题,渤海租赁内部人士透露,除长江租赁还在开展海航集团内部租赁业务以外,上述几家租赁公司的业务基本停滞。已经不太可能满足资产注入的条件。“几家租赁公司员工也基本纳入渤海租赁管理,多位高管已到渤海租赁任职。”Seaco SRL前身是GE SeaCo,2011年底,海航集团和香港私募基金Bravia资本收购了集装箱租赁公司GE SeaCo以及其附属公司。Seaco 是全球最大集装箱租赁公司之一,拥有并管理上百万的标准集装箱。

    密集融资遭质疑

    渤海租赁在资本市场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诸多猜想。

    2011年渤海租赁收购海航香港,一度被认为是大股东迫于利润承诺的压力。渤海租赁借壳上市时,海航曾承诺,渤海租赁2010年、2011年、2012年三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亿元、3.6亿元和4.32亿元。为实现这一承诺,海航实业在2010年底曾向渤海租赁支付了8000万元,以补足所承诺的3亿元净利润。

    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渤海租赁也被质疑成为海航集团的融资工具之一。

    截至去年底,海航资本共持有渤海租赁 5.69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4.90%),共质押渤海租赁股份5.699亿股,股权已质押完毕,融资规模数十亿元。此外,渤海租赁旗下子公司股权也常被用来为关联方融资提供质押担保。

    6月份,渤海租赁还公开发行35亿元公司债,成为非金融租赁的融资租赁公司首次发行公司债。据渤海租赁是次公告,此次重大资产重组涉及非公开发行已经确认,同样也引发业内诸多评论。但另一方面,正是受益于海航的背景,渤海租赁已成功集齐金融租赁、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的租赁全牌照。主要租赁业务是基础设施租赁和飞机租赁。截至上半年末,渤海租赁总资产达331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3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87亿元,同比增长16.17%。

    中信建投研究报告认为,公司租赁规模存量为188 亿元(不含香港公司经营性租赁规模),比2012 年中期157 亿元的规模同比增长20%。但融资租赁规模增长较慢仍是阻碍公司股价上涨的主因之一。此外,融资成本还尚未有效下降。目前监管层规定的融资租赁公司杠杆上限分别为10 倍(商务部监管)和12.5倍(银监会监管),公司财务杠杆仅3.3 倍,ROE 仅6%,提升空间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