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以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等十大领域,借助《中国制造2025》以及“一带一路”东风,融资租赁业务将大有可为。
工银租赁把握天津自贸区发展租赁业的历史机遇,在船舶、飞机、大型设备租赁业务方面积极向境外布局,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工银租赁的显著特色与核心竞争力。
创新多项业务
工银租赁在业务创新方面已实现了多项突破。开发了首个针对中小企业租赁的“租易通”产品,在跨境融资创新方面实现了资金的“外借外用”,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
而在租赁业务创新方面,则开创了进口设备保税租赁模式。“2015年9月,工银租赁和宁波舟山港集团合作,对下属子公司、对港口装卸业务安排了融资租赁业务,这个项目开创了进口保税租赁和境内跨保税区合作的两个先河,整个交易锁定在两个保税区内。对客户来说,降低了他们的交易成本,同时也减少了他们交易的烦琐程度。”据工银租赁总裁赵桂才介绍,进口设备保税租赁是在考虑关税和增值税等税种对交易结构影响后的税务筹划租赁业务,这一交易结构可以避免传统租赁模式下租赁物“入关”所带来的关税、增值税等费用,降低客户采纳融资租赁时的综合成本,提高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工银租赁通过与境内境外集团下属机构加强联动,有效推动了境内境外分支机构行业务的发展,通过“租赁+贷款”、“租赁+保理”、“租赁+理财”、“租赁+基金”、“保函+租赁+保理”等多种新型结构化产品,为境内外机构带来租金清算、汇划和结售汇业务。
助推高端装备制造“走出去”
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推动之下,“走出去”的步伐也正在加快。有分析认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金融服务的“跟不上”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尽管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国有银行海外网络布局日渐增多,但由于传统信贷业务的局限性,以及银行自身国际化发展的不充分,仍难以有针对性的满足国内企业在海外发展的融资、开拓市场等实际需要。金融租赁公司则凭借贴近实体经济,集融资融物于一体,连接供需双方的特点,恰好能够在此中大显身手。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金融租赁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在帮助本土高端制造业“走出去”上进行了多方面尝试。
工银租赁在大飞机、大型船舶、高端装备租赁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举例来看,工银租赁在2014年完成华能澜沧江柬埔寨水电设备30亿元租赁项目,通过向国内企业采购电力设备及附属设施,直接租给华能在当地的水电建设公司,既保障了中国企业海外项目建设,又带动了国内电力设备的生产和出口销售,同时也开创了金融租赁公司支持国内电力企业海外投资的新模式。赵桂才表示,在飞机、船舶项目融资上,工银租赁与境外各大银行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尤其是创新性的运用美国进出口银行、韩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资金,大大降低资金成本。
在推动本土高端船舶制造业“走出去”方面,工银租赁与全球最大的矿业集团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由中船重工集团和扬子江船业集团建造的14艘超级矿砂船达成新船建造和运输协议。
发展飞机租赁正当其时
随着喷气式客机C919以及水陆两栖飞机AG600的陆续装配下线,社会各界对国产大飞机打破国外公司的行业垄断多了一分信心与期待。
近年来,得益于广阔的市场潜力及陆续出台的利好政策,航空租赁受到了金融租赁行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资金实力雄厚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行业内已有工银租赁、国银租赁等金融公司开展了飞机租赁业务。
金融租赁公司在支持国产大飞机“走出去”上不遗余力。以国产大飞机C919为例,目前订购数量已超过500架次,约七成来自金融租赁公司订购。赵桂才表示,工银金融租赁目前已签署了75架C919和ARJ21国产民机购机协议,并与中国商飞在海外进行营销合作,利用金融手段帮助国产飞机走出国门实现海外销售。
目前,工银金融租赁2015年飞机资产排名全球第七,已经突破了1000亿元,拥有和管理的飞机超过500架,其中55%为国际业务,以亚太为重点,扩展到欧洲、中东、北非、美洲等地。
工银金融租赁飞机租赁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天津的大飞机进口增值税减免政策等涵盖税收、监管、审批的一系列政策,令天津在飞机租赁领域形成聚集效应。天津银监局副局长王文刚在近期召开的第56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天津金融租赁行业已经在飞机、船舶等领域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部分金融租赁公司成功跻身国际租赁市场前列。截至2016年6月末,天津市金融租赁公司的租赁资产中,飞机、船舶类资产规模占全部资产的比重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