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在河北:政企聚力辟路 寻求高地突围
发布时间:2016-11-16 点击:6457

在金融新常态下,金融租赁公司必须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企业规模、财务实力以及管理能力,深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定领域,来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2011年至2015年五年时间,金融租赁行业资产规模增长9倍,平均年增长率超过50%,在金融行业一枝独秀。多年高速增长之后,金融租赁行业亟待破解的,正从速度和总量的问题转向质量和结构的焦点。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爬山揭示的同样是经济的普遍规律:发展不是过一个山头,而是一个不断爬坡过坎的过程。当下,是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亦是金融创新趋势的窗口期,金租业升级与经济转型正在高频共振。

主旋律:产业集群化与企业专业化

租赁业的发展程度通常用融资租赁渗透率来衡量,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融资租赁是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资金供应渠道,租赁渗透率20%-30%,而国内目前仅有4%左右。这一巨大落差,正与租赁行业的长期上升趋势与巨大发展空间互相印证。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对行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随着金融改革的整体推进,配套政策的完善,准入条件的放宽,金融租赁公司数量猛增,目前正式运营的公司达到52家,其中20余家为去年以来成立。如同一条携雨奔腾的江河,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形势,也潜伏着暗流涌动的变化。

“租赁已经是社会融资体系的重要部分,置身金融改革之中,金融租赁企业不能只看眼前和局部,必须具备视野全局和长远眼光。”河北省金融租赁公司董事长徐敏俊坦言,能否真正跟随乃至引领支持实体经济的升级换代,这将是宏观经济大转型下金融租赁必须做出的时代抉择。

于金融租赁而言,这次转型挑战重重,但已初现端倪。“政府的鼓励,各类社会资本的追捧,融资市场的需求增长,让整个行业将持续增员扩军”。徐敏俊分析,金融租赁行业正在告别拓荒式的初创发展期,区域化的行业集群逐步凸显,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的趋势也愈发清晰。

从区域分布来看,目前北京、上海、广东、天津四地已成为国内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产业发展的四个“高地”,这些区域都在租赁行业发展过程中强力打造了系统性的扶持和引导政策;而从行业纵深看,金融新常态下不做“大水漫灌”,而是强调创新,要求在经济转型深处着手,精准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发掘培育新兴动能。金融租赁公司必须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企业规模、财务实力以及管理能力,深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定领域,来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外因和内因的汇集,触发着金融租赁行业的转型,其中的主旋律,就是政府引领的产业集群化和行业内生的企业专业化。

筑高地:百舸争流,时不我待

盘点52家金租公司,其分布并不均衡,比邻河北的天津市已集聚了9家金融租赁公司,数量和规模均领跑全国。目前,天津市融资租赁业务总量约为15500亿元人民币,全国租赁业务中80%的飞机和60%的船舶都通过天津完成,而其中的支柱力量就是金融租赁公司。“作为与实体经济结合最为直接的新型金融业态,金融租赁经过多年的培育,已经成为天津金融改革创新的最大亮点”。天津银监局副局长王文刚近日在银监会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表示,目前,天津辖内9家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规模占到全国金融租赁行业的近30%

缘何金融租赁业在天津市一峰崛起?

起步最早、配套更全、落实更快,政府部门先试先行的政策系统和监管部门积极专业的监管导向让金融租赁产业迅速集聚。2010年,天津市政府出台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机构、权属、市场、财税等四大方面提供改革配套措施。2011-2015年,正逢金融租赁行业的浪潮期,融资租赁一举成为天津市第二资金供应渠道、第二产品销售渠道和第二社会消费渠道,“银行业—北京、证券业—上海、租赁业—天津”的格局已经形成。

据中国租赁联盟统计,至上半年52家金融租赁公司只占国内融资租赁企业总数1%,但业务规模达到1.82万亿元,占到全国租赁总量的近40%。金融租赁牌照可谓“一照难求”,也正是看到其独特的价值和贡献,2015年底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7月又出台《河北省鼓励新型金融组织发展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为推动河北金融租赁发展释放利好。

但与其他区域相较,我省的政策落实还需加劲提速。如在上述《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引导金融租赁公司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能源、钢铁、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鼓励金融租赁公司与创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合作,加大对科技型、创新性、创业型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等,但仍未出台更多具体细则来推动落实。此外,政策牵引也要拿出更多“硬办法”,比如,天津市今年将金融租赁公司纳入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范围,对发生的不良融资租赁项目给予本金实际损失的50%的补偿,近期又拿出30亿元专项资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制造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加快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提供利息补贴。

事实上,省内企业对融资租赁既有需求也有想法,今年3月,河钢集团就开设融资租赁公司,但把注册地也选择在天津自贸区。目前,我省已拥有两家金融租赁公司,如何统筹引导,精准扶持,以此为基点做大融资租赁业,无疑是我省金融业改革的重要命题。

讲内涵:创新租赁模式,重塑租赁业态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根本之策,也是金融租赁升级的突破口。

让失去竞争力的旧产业有序退出,让有竞争力的新产业加速形成,这要求金融租赁必须对重点支持的专业领域和特定行业有准确洞察,理解其需求和趋势,从项目拓展、产品创新、服务提供、资产管理等方面打造一整套业务策略。“近年来,河北金租逐渐专注于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医疗健康、大数据等战略行业,而冀银金租则把专业化目标锁定公共基础设施及交通、清洁能源和‘三农’领域。这些产业,也正是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长期抓手所在。”河北银监局非银处副处长董强表示。

与上一个五年相比,金融租赁业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本质已经在改变,徐敏俊坦言,前一个的机遇期更多是外部需求推动金租行业上规模和拼速度,眼前的这个机遇期,则更多是在实体转型的升级催促下,金租行业必须创新更多服务模式,做专业和讲内涵。

“比如,债权类融资对成长型企业远远不够解渴”。徐敏俊坦言,传统产业的资产重、预期低,但模式成熟风险较低,新兴产业资产轻、预期高,但波动大风险高,如何合理地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实现“老树开新花,新苗变大树”,这是金融企业需共同应对的挑战。“目前,国内融资租赁的主流模式是以债权理念为导向,但绿色、健康和数据等产业领域的许多创新型企业,其经营和风险特质难以对接传统信贷方式,大量成长期科技型企业无法得到支持,形成市场上的资源错配。”徐敏俊分析,金融租赁需要顺应融资股权化的趋势,创新兼具传统租赁与股权投资双重属性的“投租联动”业务模式,为企业投融资活动开辟新思路与新空间。

上半年,银监会已明确试点机构推动银行业开展“投贷联动”。对于金融租赁公司而言,同样需要从战略上重视发展“投租联动”等创新租赁的业务定位,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形成整体模式,借鉴吸收银行业认股期权、与投资机构联合创投等等投贷联动产品,实现金融租赁支持点前移到科技型的新兴企业。伴随着实体和金融“去杠杆”共振,“投租联动”能够减少企业负债和降低资金成本,也符合更多新兴企业的发展规律和需求。

挑战与机遇常常相伴相生,但想抓住、用好机遇只能靠应对挑战的勇气和努力。如有须臾懈怠,金融租赁则可能坐失良机,唯有继续锐意进取,做稳传统租赁,创新租赁模式,提升租赁内涵,才能再造一个更有质量的金租行业,才能为实体经济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