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一周投融资大事件
(1)望里科技完成亿元级融资,继续深耕精神健康数字疗法赛道。国内领先的精神健康数字疗法科技平台企业望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完成亿元级融资。本轮融资由晨兴创投领投、中新资本跟投,老股东长岭资本、博远资本持续加注,泰合资本担任本次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望里科技是国内较早就专注于精神心理领域的研发型企业,深入研发精神心理数字疗法产品管线,现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疗法科技平台。
(2)擎科生物再获4亿元B轮融资,加速布局“基因工厂”建设。近期,作为国内实力强劲的基因合成企业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再获4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河南投资集团汇融基金与达晨财智共同领投,凯联资本、青松资本、中原资产、金雨茂物等机构跟投,华胜资本与凯乘资本担任财务顾问。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擎科生物基因工厂的研发投入、技术平台升级和人才团队的扩充以及推进国际化经营的布局,打造符合全球标准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平台。擎科生物是一家自主全产业链的基因合成平台型企业,业务范围涵盖合成基因组学产品及服务、生命科学原料及设备、生物制造CXO三大方向。
(3)超目科技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全球首款眼球震颤电刺激产品商业化落地。近日,眼部疾病治疗技术研发平台超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复健资本星未来创投基金领投,明恒产投与中智众合参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全球首创眼球震颤电调控产品的临床与新一代植入式医用芯片的研发,同时将加速推进用于近视矫正的新产品研发。超目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面向眼部疑难疾病治疗的高科技医疗器械及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
(4)汇禾医疗完成C轮亿元融资,中国原创的心血管器械扬帆走向世界。近日,上海汇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先后完成连续两轮总值数亿元融资。分别由国泰君安创新投资独家完成了C1轮投资;由上海科创基金及其关联方领投,G60科创基金、上海松江国投联合九亭镇跟投,老股东IDG资本、夏尔巴投资、国方资本继续追加投资,完成了C2轮投资。汇禾医疗是一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世界领先的心血管介入平台公司,专注于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将原研的高质量产品推向世界,和医生一起为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
(5)mRNA创新药物企业威斯津生物获A轮融资。成都威斯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获得温江新兴产投、泰格医药、盈科基金、华鑫资产、曼赛思等多位投资人合计1.5亿元的投资。威斯津生物作为mRNA技术创新企业已全面突破mRNA药物研发的核心技术,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是集mRNA药物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球化生物医药公司。
(6)汉通医疗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打造国内领先的介入超声研发平台。上海汉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同创伟业领投,海脉德创投、衍禧堂基金等共同参与。募集资金将用于介入超声研发平台建设,及相关产品的研究、生产。汉通医疗聚焦于有源介入产品,特别是血管介入超声领域,推出了全自主开发的超声能量平台。
资料来源:动脉网、健识局
No.2 刹车与回归,地方多个采购项目终止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防疫优化“新十条”,各部门各地纷纷跟进。发布“新十条”的当天,甘肃、吉林各有一个县发布消息,决定终止疫情防控物资的采购项目。此外,青岛市疫情随访平台建设项目也在同一天叫停。
进入12月份之后,各地采购的涉疫项目大批终止,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有更多类似项目停下来。
(1)刹车
浙江、广东、四川、安徽多地都有防疫项目被叫停,以核酸项目为主,还包括防护服、口罩、采样管、核酸数据服务等。健识局不完全统计,自12月5日起,至少有10个中国政府采购网上的防疫采购项目被终止。12月7日一天之内,3个防疫相关项目因有效投标人不足三家而废标。
(2)回归
其实,严格防疫无论对政府和企业来说,都是很大的负担。据国家财政部数据,2022年1至10月,全国卫生健康支出175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6%。
采购项目叫停已经是一个信号:人民生活将逐步回到正轨,企业也该回到常规业务的轨道了。
资料来源:健识局
No.3 豪掷9亿,爱尔眼科收购26家医院股权!
目前,眼科医院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成立于2003年的爱尔眼科,在资本快车下一路狂飙,而第二梯队的民营眼科医院也在加速奔跑。
(1)9亿横扫26家医院,瞄准下沉市场
近日,爱尔眼科发布公告称,拟收购西安爱尔、泉州爱尔等26家医院部分股权。根据公告数据,总耗资约9.07亿元。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加快网点布局下沉,让基层眼病患者的需求得到及时的解决和满足。
(2)医疗行业的“大胃王”?
自2014年起,爱尔眼科以“自建+并购”的方式开启扩张战略,“鲸吞”速度惊人。2014年底,湖南中裕通过从中裕创投(GP)、爱尔医院(LP)融资10亿元人民币成立。该基金共孵化了63家医院,其中26家医院已被上市公司收购。通过“上市公司+并购基金”的双轮驱动,爱尔眼科开启了“大胃王”模式。截至2021年底,爱尔眼科旗下医院数量有723家,12年内扩张近38倍。在这种狂奔模式下,爱尔眼科累计的商誉规模越来越高。而高企的商誉也让爱尔眼科的业绩充斥着“暗雷”。
(3)基层眼科市场起飞?
现阶段,国内眼科治疗资源分布不均,眼科治疗资源省会强、基层弱,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其他省份以及中部省份的眼科资源有望快速增长,有较大发展潜力。
眼科医疗对专业人员的依赖度高,但医生资源仍比较稀缺。眼科医疗服务行业也对医疗设备有一定依赖。整体来看,基层眼科市场发展仍具极大潜力。不过,要想实现突破,压力也着实不小。坐拥近700家医院的爱尔眼科,正在走向新的发展阶段,仍有许多难题要解开。
资料来源:赛柏蓝器械、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No.4 厦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营收已突破千亿大关
厦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营收已突破千亿大关。
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厦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21年,厦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实现营收1115.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在近日中国生物中心发布的“2021年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排行榜”榜单中,厦门生物医药港综合竞争力首次进入全国前十。
(1)形成集聚发展新态势
厦门市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各类企业汇聚融合发展的新态势。市科技局局长孔曙光介绍,目前全市已集聚了1200多家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企业。其中,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59家,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1家。厦门市坚持全市一盘棋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市区共建打造以海沧生物医药港为核心、其他区错位发展的“一港多区”格局。近几年,厦门市以医疗器械、创新药、应急医疗物资等为重点,打开了产业腾飞的窗口。
(2)产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一系列产业政策形成联动合力,并与科技、金融、人才等政策形成叠加互补,精心培育打造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创业创造发展的沃土。”孔曙光表示。2015年以来,厦门市先后出台和两次修订升级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政策;2016年以来,厦门市为78户企业兑现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奖励4.73亿元,兑现减税降费23.22亿元。
(3)协同合作发展推向深入
近年来,厦门市大力推动医工结合、医理结合,不断加强产学研医资等深度协作。“良好的产业互动环境,增强了厦门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凝聚力。”市科技局社会科技处负责人表示,医疗机构全力支持企业新冠检测产品的研究,帮助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厦发展;校企合作催生了宫颈癌疫苗等创新产品问世,更多的联合实验室落地,校企合作的触角还延伸到全国各地。
(4)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争创“生物经济先导区”
在厦门市着力构建的“4+4+6”(四大支柱产业集群、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六个未来产业)现代产业体系中,生物医药产业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基因与生物技术是六大未来产业之一。
至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力争突破1500亿元,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集群、独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
资料来源:厦门日报、投资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