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一周投融资大事件(2022年12月19日至2022年12月31日)
1、硅基仿生再获近5亿元D轮融资,加速实现血糖管理模式数字化升级。近期,深圳硅基仿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近5亿元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和广东中医药大健康基金联合领投,兴证资本,嘉程资本,中国新城镇等机构跟投,方圆资本担任公司财务顾问。本轮资金主要用于产品市场开拓、全自动化产线扩张、新品开发以及推进国际化经营布局。硅基仿生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慢病管理领域的创新医疗器械研发与产业化,主要项目包括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DR Screen)、人工视网膜、胶囊胃镜机器人,通过技术积累搭建了“高精度传感器工艺平台”、“片上系统芯片设计平台”、“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平台”三大底层技术平台。
2、英美达医疗完成近3亿D轮融资,持续布局肿瘤及心血管疾病高端诊疗设备领域。近日,深圳英美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D轮股权融资,融资金额近3亿元。本轮融资由松禾资本和思邈资本领投,基石投资、成商投资、民生证券旗下基金、华泰国信医疗投资基金、迪策投资、安信轻盐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龙岗金控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开拓及巩固创新产品线的研发,产能建设,市场拓展以及团队建设。英美达产品线聚焦于消化道/呼吸道肿瘤及心血管疾病。英美达极其重视研发,实现了光学、电子、算法、超声、机械等多模块自主研发,90%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00项,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和商业壁垒。
3、美华医疗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致力于打造微生物检测领域的世界卓越品牌。近日,国内领先的微生物诊断仪器及试剂解决方案提供商——珠海美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斯道资本和山蓝资本联合领投,珠海高新金投、谦和资本跟投。众合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产品研发投入,同时加速自主品牌的市场推广,进一步扩大公司在微生物诊断行业的市场份额。
4、罗森博特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助力手术机器人智能化发展。近日,智能手术机器人研发企业——北京罗森博特科技有限公司(ROSSUM ROBOT),宣布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深创投)领投,清控招商基金、盛景资本跟投。生命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手术机器人新产品研发、临床注册、生产扩张以及全球化市场推广。
5、瑞派医疗获数亿元C轮融资,推动创新升级,打造国际领先的一次性内窥镜平台企业。近日,广州瑞派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总额数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越秀产业基金领投,斯道资本、国聚创投、财鑫私募等跟投。本轮融资所募资金主要用于产能升级,产品迭代更新,加速国内与海外商业化拓展。瑞派医疗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一次性内窥镜生产、研发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6、纳米孔测序领先企业齐碳科技完成7亿元C轮融资。近日,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7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美团领投,华盖资本管理的首都大健康基金、博远资本持续追加投资。浩悦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据了解,这是今年国内一级市场上生命科学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成立于2016年的齐碳科技,是我国首家自主研发出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并率先开启商业化的企业。扎实的技术积累、多样化的产品矩阵和领先的商业化进程,使其始终受到资本关注。
7、生物制药企业博安生物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12月30日,山东博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博安生物”,股票代码:6955.HK)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博安生物招股书显示,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从最初药品发现及开发到最终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并实现产品商业化的生物制药公司。该公司已于去年和今年分别推动两款产品的商业化上市,纵观18A生物科技公司,少有公司能在挂牌之初便有这样的商业化成果。
8、深圳核心医疗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打造心衰全面解决方案。近日,深圳核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核心医疗”)宣布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本次C轮融资由元亨利贞资本、基石资本、信立泰医疗器械、南山战新投、北航资本等知名私募机构和产业资本共同联合投资,现有股东联新资本、高瓴创投等继续追加投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产品线的研发、临床及商业化布局,搭建创新型有源植介入平台。核心医疗成立于2016年,在人工心脏微型化方面突破行业技术边界,为行业带来全新一代超小型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同时基于植入人工心脏技术平台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化电机技术,成功打破国际技术垄断,研发出新一代的介入式人工心脏系列产品,成为目前全球植、介入人工心脏领域唯一实现全面布局的公司。
9、手术机器人企业惟德精准完成1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近日,深圳惟德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1亿人民币整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专业医疗投资机构本草资本领投,繸子财富和复健资本跟投,汉能投资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用于加快公司多管线经皮介入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并推动产品的市场建设。惟德精准成立于2019年,基于多年积累和快速迭代形成了以三维重建、手术规划、术中配准、手术导航与机械臂操控为核心的技术平台,落地开发了肺部、肾部经皮介入手术机器人。
10、国产骨科新一线品牌德康医疗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近日,国产骨科手术整体解决方案龙头企业浙江德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康医疗”)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富浙资本及旗下国改基金领投,秀湖基金、嘉欣丝绸、咏归基金、丽水富处基金等跟投。本轮融资后,德康医疗将拓展生产研发基地的建设,全国供应链和营销建设、强化产品技术和学术优势。德康医疗成立于2012年,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新材料、新术式原研能力的骨科数字化平台型企业,分别于2021年7月“十二省联盟骨科创伤类耗材集采”和今年10月“国家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中优价中标。
资料来源:动脉网、众成医械
No.2 医药行业年度终结!一共四大改变
2022年是医药行业极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和医药政策调整,使得行业体现出四个明显特征。
一是在国际形势动荡,国内发展增速下滑的严峻局面下,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在强力推进,医药高质量发展步伐没有停滞。
二是医药行业预期全面改变,“朝阳行业”提法不再,行业开始真正分化,部分药企逐渐进入退市期。
三是传统医药生态链正在重构,过去的“玩法”被打破,新“玩法”逐渐成型。
四是在行业增长受阻的局面下,部分医药产品供不应求,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2022年,政策趋紧、监管趋严、落地趋实、执行趋明的行业发展态势明显。2023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继续加强,以进一步推进医药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赛柏蓝
No.3 《中国医疗器械在“一带一路”国家贸易贡献度分析》发布
2022年12月7日-8日, “一带一路”医疗器械创新与应用联盟秘书长程云章教授联合众成数科发布了《中国医疗器械在“一带一路”国家贸易贡献度分析》报告。报告从贸易概况、区域国家贸易、产品品种贸易和创新品种贡献度四部分进行解析。
1、医用耗材:出口额呈回落趋势,中国香港为最大市场
2、体外诊断试剂:2022年预计出口额将出现下滑,出口新加坡有望实现增长
3、体外诊断设备:出口增长显著,向新加坡进口产品居多
4、诊疗设备:进口额动态平衡,韩国进口占据四分之一
5、其他器械:2022年出口额出现下降,进出口将重回平衡态势
我国医疗器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主要进出口贸易产品为医用耗材,出口额占据63.11%,进口额占据51.23%。诊疗设备排名第二,出口额占据总额的15.46%,进口额占据了总额的17.41%。
资料来源:众成医械
No.4 一药难求!新冠特效药背后的生意经
近期新冠感染人数激增,新冠特效药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
2022年2月11日,针对国内疫情反复的情况,国家药监局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Paxlovid进口注册。作为其制造商,辉瑞也成功撬动了资本市场,从最新股价来看,51.83美元/股的股价处于历史高位,2909亿美元的总市值也使得辉瑞成为全球医药行业的翘楚。
新冠特效药是门好生意,但新冠特效药究竟能否终结这场持续三年的疫情?
1、辉瑞特效药救不了美国药企高管?
Paxlovid的制造商为美国辉瑞集团,但12月22日,美国药企上海总部负责人陈可杰却在上海瑞金医院因感染新冠而离世,享年只有40多岁。讽刺的是,陈可杰生前一直不遗余力地在推广新冠特效药,而最终自己却因感染新冠而离世。就在同一天,上海另外一家外国药企高管荷兰帝斯曼财务共享中心负责人赵慧也因感染新冠而去世,年仅41岁。作为两家全球知名药企,均有高管因新冠感染而离世,他们能享受到的医疗条件和用药条件,远非普通人可比,相继离世或能从侧面说明,新冠特效药Paxlovid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
2、《柳叶刀》的权威解读
2022年10月8日,《柳叶刀》发布调研报告显示,Molnupiravir治疗组的全因死亡率为17.9/100000人日,相比对照组降低了24%。而Paxlovid表现相对优异一些,数据为治疗组的全因死亡率4.2/100000人日,相比对照组降低66%。肯定了新冠特效药Paxlovid疗效的同时,《柳叶刀》还指出,Paxlovid虽然在众多新冠药物中有明显优势,但也不是“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的特效药,它的使用范围有明显的界定,在临床使用中有诸多限制和不足,同时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首先,Paxlovid作为处方药,在未经医生处方的情况下自行服用的风险很大。其次是未被授权用作新冠病毒暴露前或暴露后的预防,也就是说不能作为预防新冠的药物。报告提示临床试验中Paxlovid常见不良反应众多,包括味觉改变、恶心、高血压、肌肉疼痛、腹痛、腹泻等,不建议患有严重肝病和肾病的患者服用,这和被神化的“特效”有本质差别。《柳叶刀》最明显的结论是Paxlovid等新冠特效药,对65岁以下健康人群效果并不显著。
3、阿兹夫定难成救星
作为国内唯一一种新冠特效药,真实生物生产的阿兹夫定被列入《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冠肺炎成年患者。其定价是比较亲民的,价格不到Paxlovid的1/10。据《北京商报》报道,阿兹夫定片的价格是每瓶不到300元,以每瓶35片计算,每片约8.5元。但作为首款被批准的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目前尚未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关于新冠治疗的研究数据,BT财经只能从其生产厂家真实生物的IPO申请文件和药物试验登记网站获得其三期临床试验部分信息,而这些数据只是真实生物用来上市的数据,数据主要来自商业属性浓厚IPO文件,缺乏来自学术期刊的研究,导致试验数据不足,部分数据或存疑,最终数据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阿兹夫定之所以被质疑,是因为根据阿兹夫定的上市审评报告,其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无法忽视。除此之外阿兹夫定还有诸多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困倦的神经系统疾病、转氨酶升高,血尿酸水平升高的肝肾功能异常以及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同样属于副作用较多的药品范围。
虽然真实生物拿下了国产新冠口服药首药的桂冠,但其面临的竞争并不小,众多药企同样看中了新冠药物的巨大市场,开始紧随其后,旺山旺水/君实生物VV116、开拓药业普克鲁胺的进展较快,有望成为下一款获批的国产抗新冠口服药。
目前来看,阿兹夫定的口碑并未因为低价而达到预期,这或和真实生物尚未上市,自身实力受限有一定关系,但其他药企纷纷进入,对国产新冠口服药将是极大的推进。
4、新冠药物前景广阔
2022年1月19日,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Mike Ryan,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在线会议上指出,奥密克戎迅速传播之下,很可能还会出现新的变异株,经过变异后,新冠病毒彻底消失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人类终究要和它共存。这意味着未来新冠药物将是全球人类都几乎必备的药品,这无疑催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相关行业前景看好。
目前辉瑞和真实生物已经走在前面,众多药企也在争先恐后进入赛道,未来通过良性竞争,真正对新冠有特效的国产低价药品或在不久后问世,这对饱受疫情折磨的国人来说,将是莫大的福音。
资料来源:BT财经
No.5 中金公司:医药行业2023年展望
中金公司发布的研报《医药:生态体系正循环,投资机遇多元化》认为,随着药审和医保政策的逐步成熟,中国医药生态体系正在走向正循环,产业的正向驱动将会催生出一系列优秀的企业,并且能够逐步融入全球体系。丰富的生态体系,在稳定的政策预期和成长环境下,将持续进化并带来百花齐放的投资机会,2023医药可期。
1、疫情管控优化后,药房受益,院内活动受到压制
(1)零售药店:短期内同店增速快速达峰,偏长期增长中枢也有上移
(2)医疗服务:整体诊疗量逐步恢复,但仍未至疫情前水平
(3)消费医疗短期呈现V型复苏,2022年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增长中枢下移
(4)院内手术和医疗高值耗材:冲击与机会并存
2、医疗器械:政策预期理性化,产品力持续提升
(1)集采压力缓解,高值耗材有望重回增长逻辑
(2)医疗新基建进入提速阶段,国产龙头海外商业化进展亦值得期待
3、医疗服务:疫情与政策因素边际向好,长期成长性无忧
中金公司认为短期的疫情扰动不改国内居民健康意识提升、支付意愿及能力带来的长期行业增长空间,尤其疫情防控优化后,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由“以治疗为主的疾病驱动”模式向“以提升幸福为主的健康驱动”模式转型的趋势将持续,消费型医疗服务有望迎来重回正常轨道后的需求释放和加速增长。细分赛道方面,眼科、齿科、中医、医美等赛道市场规模未来3-5年均有望保持15-20%的可观增速,叠加长期量价齐升的逻辑,未来广阔空间可期。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