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
国家医保局于2023年3月9日发布了《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主要内容如下。
1、基本医疗保险
截至2022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4570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727万人,同比下降1.3%,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2022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总支出分别为30697.72亿元、24431.72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42540.73亿元,累计结存相比2021年同比增长17.7%。2019年以来,医保基金累计结存一直保持较快增速,平均增速达16.3%。
2、生育保险
截至2022年底,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4608万人,比2021年底增加856万人,同比增长3.6%。生育保险基金待遇支出891.82亿元,同比增长4.7%。
3、疫情防控
全年医保基金支付核酸检测费用43亿元。2021年至2022年,全国累计结算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1500余亿元。
4、乡村振兴
2022年,原承担医保脱贫攻坚任务的25个省份共资助8899.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支出180.2亿元,人均资助202.6元,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累计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14481.7万人次,减轻医疗费用负担1487亿元。
5、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截至2022年底,住院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6.3万家;普通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8.9万家,跨省联网定点零售药店22.6万家。2022年,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涉及医疗总费用1278.27亿元;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涉及医疗费用76.80亿元。
6、医保基金监管、协议管理
2022年,全国医保系统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76.7万家,处理违法违规机构39.8万家,其中解除医保服务协议3189家,行政处罚12029家,移交司法机关657家;处理参保人员39253人,其中,暂停医保卡结算5489人,移交司法机关2025人。
7、医保药品目录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收载西药和中成药共2967种,西药1586种,中成药1381种,另含中药饮片892种。2022年新增111种,当年累计为患者减负2100余亿元。
8、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2022年,206个统筹地区实现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实际付费。实际付费地区中,按DRG/DIP付费的定点医疗机构达到52%,病种覆盖范围达到78%,按DRG/DIP付费的医保基金支出占统筹地区内医保基金住院支出比例达到77%。
9、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
2022年,全国通过省级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网采订单总金额10615亿元,比2021年增加275亿元。医保目录内药品网采订单金额为7945亿元,占网采订单总金额74.8%。
10、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
2022年,整理最高人民法院案源信息1192条,累计通报4批全国医药商业贿赂案源。指导各地对涉案企业进行失信评级,截至2022年底,评定一般失信企业197家、中等失信企业51家、严重失信企业21家、特别严重失信企业4家。
资料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
No.2 华润医疗总裁卸任,凤凰系落幕
近些年,华润医疗似乎和“收购”类新闻绑定了。但与开疆扩土的汹涌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与预期不符”的业绩。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华润医疗净利润仅为4.26亿元,不及2017年的水平,在此之前,公司净利润自2018年至2020年一路下滑。
“增收不增利”、“规模不经济”,这仍旧是摆在华润医疗面前的一道难题。
1、原总裁落寞离场,“标杆型医院”暂未出现
华润医疗发布的公告称,自2023年2月27日起,原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及授权代表成立兵辞任相关职务,于海任公司执行董事及总裁,宋清任公司授权代表。
2016年,凤凰医疗与央企华润医疗联姻后,出任凤凰医疗集团副董事长一职。身为“华润医疗”掌舵人的成立兵在当时被寄予厚望。凤凰与华润的“央企+民营”联姻,因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也颇被业界看好。然而,凤凰与华润的“蜜月期”并未维持太久。2016-2018的两年间,华润凤凰管理层出现多次变动,2018年8月,华润凤凰正式更名为华润医疗。此时,除了成立兵外,原“凤凰系”的老人都已悉数离开。
有分析人士认为,不同的基因导致了双方在企业文化和行为方式上的不同。伴随着成立兵的辞任,凤凰系最终全员出局,“建设好一家医院”的理想追求也未能落地。
2、“下刀就要见菜”,无法忽视的短期行为
背靠总集团的红色基因和强大的资金实力,华润医疗可谓是声名显赫,无法忽视的现实是,这七年来一直没能孕育出一个标杆型的医院。
在进行多方收购之后,“找到业绩增长点,继而转亏为盈”一直是华润、通用等央企要直面的痛点。但收购以后,如何确定战略发展方向,似乎没有人给出明确的答案。
集团化办医总是笼罩着一种攀比思维,当地的公立医院即是他们的对标对象。攀比思维下,国企办医只能是个疲乏的追随者,却无法做成一个业务价值创新的开拓者。集团运营弊端之一就是“下刀就要见菜,”嘴上讲着医疗的长期性与公益性,实际操作中却总是无法避免短期行为。
3、历史机遇下,国企办医下半场怎么玩?
今年2月,国家十三部委联合印发《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点名由通用医疗、华润医疗、国药集团三家央企接棒,并明确要求赋能国企办医,形成与政府办医同等发展循环,国有企业办医也被认为迎来了重要历史机遇。
公立医院的主体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国企办医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补充医疗’角色。如何做好公立医院的补充?关键是要做公立医院做不到的、没有做好的,在公立医院短期内不会大幅增加资源来竞争的业务赛道上重点发力,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在优势业务上,比如说医美、口腔、眼科、康复养老等消费医疗。
三大央企未来是否能在国企办医中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资料来源:医学界智库